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和供给面临怎样的形势?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东阳。
记者:未来我国粮食需求和供给面临怎样的形势?
王东阳:从粮食需求看,据中国农科院食物政策创新团队分析,到2020年,我国人均500公斤粮食消费必不可少。
从粮食供给看,我国粮食连续十一年增产实属不易。客观分析,前5年属于粮食生产的恢复性增产,后6年属于由政策、科技和投入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带来的实质性增长。并且,我国粮食总产增加是通过单产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来实现的,在粮食总产递增的增量中,播种面积扩大的贡献份额为32.7%,单产贡献份额为67.3%。此外,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及市场粮价变化,我国粮食进口同步增加。这表明,即便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紧平衡”的供求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从长远看,在粮食供给问题上,我国只能也必须长期坚持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为主、适当进行国际市场调剂为辅的指导方针。在保持粮食适度进口的同时,到2020年国内人均粮食消费量维持在500公斤以上,粮食总产需增至6.41亿吨以上,粮食自给率在90%以上,才能满足需求,并且还要维持巨大的国储粮规模。这就是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应有之义。
记者:有人认为,当前国际农产品供需相对宽松,应减少国内粮食生产,鼓励粮食等农产品大量进口,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王东阳:这种认识片面有害。实际上,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分类中,谷物仅是稻谷、小麦、玉米及高粱等杂粮,这些都是人们的基本食物来源,而大豆是油料作物,并不作为食粮。我国大量进口大豆,未引起缺粮国紧张,其主要原因在此。目前全球还有8亿多饥饿人口缺乏食物,谷物及玉米国际贸易量分别为2.7亿吨、1亿吨左右,仅为我国谷物、玉米总产的49%、47%,国际市场可供我国的粮食贸易增量有限,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食物需求,粮食进口量的些微变化就可能引发国际粮价波动。
记者:面对新挑战和新问题,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王东阳:首先,要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若今后6年我国粮食单产增速保持不变,到2020年粮食单产应达到397.4公斤,方可实现粮食总产6.41亿吨的目标,但仍需维持粮食播种面积16.13亿亩,考虑到粮食复种因素,粮食耕地则必须保持在12亿亩以上。这就要求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以上的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增强粮食产出能力,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就是土壤性能好,能灌能排,农业机械进得去、出得来,其地块规模、建设要求能够适应机械化专业化作业。综合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高标准农田应建成8亿亩,包括高产田、中产田两大类型,其产出目标应分别达到亩产量500公斤、450公斤左右;在地块规模上,南方最小地块不低于10亩、北方不低于30亩。农田灌溉保证率在90%以上。
还要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据测算,2013年全国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重由71%提高到76%,主产区的粮食增产份额占到了全国粮食总增产的88.7%。为此,要进一步发挥粮食主产区比较优势,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在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等水稻、小麦主产区,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实行优质优价。
上一主题: 中国农科院创新团队发现副猪嗜血杆菌氟苯尼考耐药株
下一主题: 贺州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Powered By phpok.com Design by liu © 2015 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 ,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15005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