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卖粮难”的核心关键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9日    浏览次数:879    文章来源:新农     文章作者:

     继我国玉米收购量超过1亿吨大关之后,全国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库存总量达到4.5亿多吨的历史最高记录。

已经大大超过我国各类粮仓总容量3亿吨67%的粮食,不但面临出库难的问题,而且同样也面临收购难,农民卖粮难的更大问题。

回顾历史上的卖粮难,人们对1984年记忆犹新。自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5亿吨之后,经过6年努力,到1984年攀登上了4亿吨台阶,达到4.07亿吨。粮食的增产丰收,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喜悦。他们面对的是新粮获之后,到处排队卖粮。少则一两天,多则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也卖不出。

1984卖粮难除了全国粮食增产之外,仓容不足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虽然1984年之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仓库建设,但是在近几年政策市主导粮食收购、国产粮价大大高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充斥国内市场、国粮入库、洋粮入市的格局下,各类粮食企业仓满为患

鉴于目前的市场形势,我们预计今年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极大。4月初,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厅等六部门发布2016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22日在京举办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显示,预计2016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6180万亩,同比下降30万亩左右;产量预计13010万吨,同比略减10万吨左右。

这份报告虽然预测我国小麦可能出现自2004年至今12年来的首次减产,但是减产的数量并不大,预示着小麦的收购量依然不小。再过20天左右,我国南方的冬小麦就要开镰,新麦收购在即。

虽然今年面临着卖粮难的困境,仔细分析与1984年有着很大的不同。1984年时社会多渠道粮食企业很少、很小,基本没有什么仓容。经过粮食购销主体市场化、经营多元化的改革之后,现在大量的民营粮食企业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很多企业的标准化粮食仓容,已经非同小可。如果注重标准、加强监管、充分运用好这些仓容,就能大为缓解卖粮难的问题。

改革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尤其是县级以下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持续低迷时期,缺乏资金,致使有相当数量的粮食仓容老旧。只要多方支持,抓紧维修,这部分仓容也将继续发挥作用。

收购粮食进库是正常的思路,而我们将视野放宽,从另外一个方面去库存思考,按照2016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最低收购价粮食由国家有关部门合理制定销售底价,通过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公开竞价销售。将顺价销售定位到合理定价,将会加大库存粮食的销售数量,腾出大量的仓容。

解决卖粮难的办法很多,只要开动脑筋,理顺思路,解决卖粮难就不愁没有出路。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