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来防虫 废物可利用 ——广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掠影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17日    浏览次数:1049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文章作者:袁琳 贺亮军

  生物防治,“天敌”灭害;废弃之物,变身为宝;平常之物,富硒为贵……乘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我区农业发展正逐步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绿色发展推动我区农产品增量、增质,更增收。

  A化肥农药零增长

  吃甘蔗时,有时会碰上一些变味的红斑,这些红斑就是甘蔗螟虫造成的。据专家介绍,甘蔗螟虫是我国甘蔗害虫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让专家们颇为头疼的一类害虫。如今,甘蔗螟虫遇上了“天敌”,螟黄赤眼蜂寄生在甘蔗螟虫的卵里,将其消灭于卵期。

  据了解,去年我区持续实施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66万亩次,取得了良好效果效益。经专家查定,相比常规防治区,放蜂区甘蔗螟害株率降低11.11%,断尾茎率降低19.50%,亩有效茎数增加21.34%,平均株高增长7.5%;每亩糖料蔗增产1254公斤,蔗糖分提高1.83个百分点。按此计算,相当于全区糖料蔗增产82.76万吨,产值近4亿元。

  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这种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的技术,只是我区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推进全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一斑”。据了解,高效植保机械精准施药,也为“零增长”作出巨大贡献。

每到水稻病虫害防治时节,在广西一些水稻主产区,会看到无人机在专业人员的遥控指挥下,时而跃升,时而平飞,时而悬停,像一只灵巧的燕子,将配制好的药剂洒向稻田,不到十分钟,数十亩稻田喷洒完毕。据广西田园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航空植保作业可实现精准、减量施药,一般减少用药40%以上,农药利用率可达65%-75%

去年,我区植保部门大力推广科技含量高、防治效果好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全年全区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占农药总用量的86.33%;同时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3984万亩次,推进全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良好成效。据广西植保专业部门统计,全区农药用量比上年减少1062.58吨,下降7.17%

  肥越用越多,地也越种越馋。这是我区,乃至全国粮食十多年连增背后的尴尬现实,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刻不容缓。如何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大力推广绿肥种植是有效途径之一。据了解,去年我区推广种植绿肥500万亩。多年监测数字显示,种植一亩绿肥,每亩可增产稻谷30公斤左右。据统计,多年来,广西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增肥地力,可增产粮食1亿多公斤。

  B废物资源化利用

  秸秆、养殖排泄物、农产品加工残渣,这些都是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或者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广西是全国桑蚕、甘蔗、木薯生产第一大省区,每年可收集的秸秆约5000万吨。如何将废弃的秸秆物尽其用?发展食用菌生产成了典范。

  在森林覆盖率达84%的天峨县,每年林业生产产生的废弃枝桠、次小薪材、木屑等约达6万吨,同时农业生产还产生的玉米芯、干稻草等约达2万吨。该县利用这些资源生产6000-8000万袋菌棒,并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将种植、养殖、加工业和沼气生产有机结合,农林产业副产品、废弃物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原料,采摘后的菌糠加工变成有机肥料、饲料以及无土栽培蔬菜基质等,整个产业链实现生态循环。

  近年,我区逐步实现食用菌栽培基质本地资源化,其中桑枝屑占食用菌栽培基质比例高达七至八成。据统计,今年广西食用菌生产综合利用稻草、桑枝、甘蔗叶(渣)、林业下脚料等废弃物22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利用,有效减少了秸秆对大气、耕地、水利设施的污染,降低了农田病虫害发生几率。

  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生态养殖模式也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大显“微”力。据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专家介绍,利用微生物发酵秸秆、果蔬残渣等养殖牛羊,普遍节约饲料成本15%-20%,高的节约70%以上;加上牛羊粪便转化成生物有机肥实现很大增值,每头牛每年可增收2000元,每只羊每年可增收400元。合浦东园家酒厂的种养加生态循环程度堪数全区第一,该厂微生物饲料喂牛后,牛粪、沼渣再养殖蚯蚓,蚯蚓配合其它微生物饲料用于海水养鱼养珠,效果非常突出。如今,全区“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已经延伸到淡水海水养殖领域。

  据统计,目前全区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90%以上应用于种植业,猪、牛等产生的尿液60%进入沼气池处理。

  C富硒土地结硕果

  广西寿乡多,而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区长寿老人居多的地方,其土壤及食物中硒含量普遍都比较高,永福、巴马的土壤硒含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和10倍以上。

  硒属于稀缺元素,被科学家誉为“长寿元素”。据调查,全球有42个国家和地区共20多亿人缺硒;中国已查明大约72%的国土缺硒,其中30%严重缺硒,而广西成了幸运儿,拥有连片分布的大面积富硒土壤。

  2013年,我区启动富硒农产品开发工作,目前全区建立154个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打造出富硒五谷、富硒有机茶、富硒鸡等近1030多个品牌富硒农产品;44家企业(合作社)55个产品获得了富硒农产品认定;有16个富硒产品获“中国名优硒产品”,8个产品获“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

  物以“硒”为贵。在一、二线大城市,广西富硒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追捧,产品售价比普通产品高三至五成,有的甚至高出几倍。贵港市通达米业公司参加北京农产品展销会,产品每公斤售价26元左右,是普通优质米售价的近4倍;乐业县出产的富硒猕猴桃,单个售价10-12元,比普通猕猴桃每个多卖2-5元。

  今年,我区将抓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推动“十三五”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重点对巴马长寿之乡等区域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全区土壤富硒状况及分布情况,为富硒产品开发提供产地规划依据;抓好富硒产业标准制订,加快富硒产品认定和创建示范基地,着力打造我区特色富硒品牌。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