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贫困地区新画卷 ——广西精准扶贫决胜小康综述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9日    浏览次数:931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文章作者:韦继川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西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力做好党的建设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为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5年历程波澜壮阔,5年成就振奋人心。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今天开始,广西日报开设“砥砺奋进的5年”专栏,全面报道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呈现的新变化新气象,敬请关注。

  十八大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干部群众干劲空前高涨,减贫效果前所未有。

  5年来,从大会战到特殊区域攻坚,再到精准识贫、扶贫、脱贫,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带领全区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用绣花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在“十二五”贫困人口从2012万降到452万的基础上,“十三五”开局之年再实现全区111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的目标,为贫困群众“绣”出一幅脱贫致富新画卷。

  压实责任形成合力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八大以来,我区针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先后出台了28个相关配套文件;召开高规格的扶贫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大会;出台《关于创新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县委书记、县长,乡镇书记、乡镇长是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定配套文件对33个国定贫困县和片区县实行以扶贫成效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尤其是从2015年起,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同时担任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在全国开创性地在领导小组下增设了综合协调、资金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移民搬迁、公共服务、组织保障7个专责小组。同时,37位省级领导每人挂点联系一个贫困县,一定6年直至脱贫摘帽。全区确定市级干部476人联系559个贫困村、县级干部2883人联系2708个贫困村,8000多个单位参与定点扶贫,650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

  去年,我区进一步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明确各市、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本辖区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突出强调县级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层层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对贫困县实行以脱贫实绩为主的分类考核,鼓励贫困县、贫困村提前脱贫摘帽并保持扶持政策,对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个人优先晋升定级或提拔重用,对贫困县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自治区与市、市与县、自治区与25个区直部门分别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预脱贫县及对应的设区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向自治区递交了《脱贫摘帽承诺书》,全区上下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精准“出拳”打牢基础

  为建立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工作机制,2015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深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3个贫困村屯开展专题调研,用了整整两天时间走访29户贫困户,了解贫困现状,剖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

  当年10月,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召开,会议规格前所未有。随后,自治区迅速建立了区、市、县、乡、村、屯六级联动机制。全区25万各级干部组建精准识别工作队,参与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精准识别工作。最终对635万人、5000个贫困村、6.94万个自然村(屯)、2.46万个移民搬迁村(屯)进行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成为了全国先进典型。

  201512月,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八个一批”“十大行动”作为我区未来5年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这一套政策组合拳,既充分体现了中央精神,又从广西实际出发进行大胆创新。

  同时,出台20个精准脱贫配套实施方案,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1+20”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对国家“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进行了细化、量化,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特别是,创新提出的“双认定”做法,解决了基层干部最为困扰的贫困户收入“一笔糊涂账”,最大限度杜绝戴上“帽子”不愿摘、没有达标“被脱贫”现象发生。

  从今年5月起,我区又在全国率先出台一套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5000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的信息数据进行及时采集更新,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如今,从自治区一级到各行政村,均建立了“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滚动集成、精准摘帽、带奔小康”的精准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精准扶贫管理水平。

  为确保各项脱贫攻坚项目的顺利开展,自治区、市、县财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20%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对按固定因素或固定标准分配的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单列用于扶贫开发;当年清理回收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行业部门每年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原则上50%以上投向贫困县。

  自治区财政安排贷款贴息资金,对全区除低保兜底保障外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免抵押、免担保、3年内基准利率财政全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对自我发展能力强的贫困户还允许申请6-10万元的扶贫小额担保贷款。据统计,2016年全区完成107.79万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授信额度达390亿元,授信额度、贷款发放额分别是2015年的10倍、8.8倍。

  抓住重点节节突破

  “我们‘老乡家园’17栋住宅楼刚刚封顶。不久后,5600名大石山区移民就可以乔迁新居了!”510日,记者在上林县明亮镇易地扶贫安置点采访时,当地干部介绍说。

  “十三五”期间,我区计划搬迁100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80%以上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本都是生活在“一方水土很难养起一方人”的恶劣环境下。为做好搬迁移民安置,自治区按一、二、三类地区确定建房最低补助标准。去年全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开工412个,落实项目用地2493公顷,项目开工率和项目用地落实率均达100%,住房已竣工3.36万余套,竣工率超过42%,已搬迁入住12.19万余人。

  同时,我区还对照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整合使用资金,加强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路、饮水工程、危房改造、电网升级、网络宽带建设。2016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文件,通过核查比对,将无劳动能力、因残因病致贫、符合低保条件的1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每个县重点打造2-5个特色产业,并在全区1000个贫困村已组建完善138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全区共投入扶贫产业开发的财政金融资金超过160亿元,林下养殖、水果种植、乡村旅游等一批“短平快”增收项目在各地开花结果,给贫困地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进行攻坚。”自治区扶贫办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区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20户以上自然村(屯)路、水、电、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加大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发展边贸扶贫产业,研究给予安置到边境0-3公里范围内的搬迁对象享受边民补助待遇。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中型企业进驻革命老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加大民族地区扶贫力度,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对于列入年度脱贫摘帽计划的贫困村和贫困县,年内要加大支持、帮扶和检查力度,确保如期并且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