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让你们见识一下荔浦芋家族的‘新宠’,它的个头比橄榄球大,从外形看芋头的球形好、线条匀称、卖相佳,从口感来说它更香甜、粉糯,是经销商最乐意收购销售的,因为卖价高,当地农民都抢着种。”广西农科院生物所副研究员江文一口气从田里挖出几个硕大的芋头,一边擦掉泥土递给记者掂量,一边欣喜地介绍他的最新科研成果。
被称为“新宠”的荔浦芋名为“桂芋2号”,是槟榔芋的一种。11月22日,记者跟随江文在荔浦县杜莫镇平塘村目睹了它的“芳容”。芋头每年只种一季,三四月份播种,十月至第二年的二月是收获季。眼下正值“桂芋2号”的丰收季,连片的芋田里阔大翠绿的芋叶迎风招展。田间地头有农民和收购商在忙活,个个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新宠”品优身价高
说起“桂芋2号”,江文如数家珍。选育这个新品种他和团队花了6年的时间,从收集种质资源、开展组培苗试验、提升种苗病虫害抗性、繁育健康种苗种芋、探索栽培管理标准……攻克了无数难关后,终于如愿以偿。2014年经过有关部门审定,“桂芋2号”拿到了合法“身份证”并开始全面推广种植。
选育新品种的初衷源于荔浦芋品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芋头主要依靠无性繁殖,农民长期反复留种种植,造成许多优良品种种性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且抗病性降低。”江文对此颇感担忧。
全区最早试种“桂芋2号”的梁华明是荔浦县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由于他第一批尝试种植也因此抢先尝到了甜头。他把“桂芋2号”的优点概括为品质优、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高。“它口感细腻粉糯,淀粉含量高于当地品种。当你用刀来切‘桂芋2号’时,会感觉它很粘刀刃,这就是淀粉含量高的原因。”梁华明说。芋疫病、芋软腐病是荔浦芋的“克星”,每年的六七月份病菌来势汹汹,由于当地荔浦芋抗病性差,常常惨遭暗算死亡,农民亏本。而“桂芋2号”抗病基因优良,专家连续3年监测的数据表示其抗性远远优于当地品种。最让梁华明得实惠的是其产量高和卖价高。“我总共种了300亩芋头,‘桂芋2号’亩产2500-3800公斤,而其他品种的荔浦芋亩产为2200公斤,根据现在收购价每公斤10元算,每亩我就多增收了1万多元。”
荔浦县农业局副局长何培干介绍,“桂芋2号”跟本地荔浦芋比较,其成熟期稍晚,因此可以错开荔浦芋上市的高峰期,时间差能让农民每公斤芋头多赚2-4元,每亩的净利润很可观。很多农户表示明年愿意扩大种植规模。
山上“安家”助农增收
“我家水田不多,以前都是种水稻,今年开始改种‘桂芋2号’,4亩地预计每亩产量2800公斤。前两天收购价是每公斤10元。据说元旦后价格要涨,芋头的待售期长达三四个月,我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进行采收。”荔浦县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蒙荣贵连连称赞“桂芋2号”是短平快的增收项目。
江文在调研中发现,像蒙荣贵这样因水田少而无法种植“桂芋2号”的农户在荔浦县不少。毕竟,耕地面积有限,如何解决“芋稻相争”的矛盾?经过反复尝试,江文和团队找到了突破口:让“桂芋2号”在山地上“安家”,即在山上种植。
记者在荔浦县龙怀乡东坪村五桂屯的高山上看到,6亩“桂芋2号”绿意盎然,长势良好。“在山地种植‘桂芋2号’,一是成本降低,高山上湿度减少,疫病发生率降低,农民可以少用农药。第二是生态环保,品质优良。山上的气候、日照、水分环境不一样,有利于芋头生长。这两年统计数据显示,旱地亩产为2200-3000公斤,收购价跟水田种的一样。”江文介绍说。
自治区有关专家考察山地种植模式后表示,山地种植“桂芋2号”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意义,它开启了全国在山地种植芋头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扩大了种植面积。
“2013年以来‘桂芋2号’种植面积连年递增,2016年广西年种植面积约达3.85万亩,已成为广西主要品种。2013-2016年,‘桂芋2号’选育及应用项目累计推广种植面积7.7万亩,总产值11.141亿元,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6.7117亿元。2017年‘桂芋2号’种植面积扩大迅速,据统计,该品种年种植面积约4.8万亩,占广西槟榔芋年种植面积的48%。”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认为,“优质高产荔浦芋新品种‘桂芋2号’选育及应用”这一科技项目对广西农民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主题: 找准抓手“摘穷帽”——看乐业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双赢”
下一主题: 广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国重点县探访
Powered By phpok.com Design by liu © 2015 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 ,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15005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