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长时,除了转基因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经常被问到:你们学校的学生,就业怎么样?发问者是好心,是关切之意。可听起来,总是让人感觉不甚舒服。因为,这个问题的言下之意是,现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农业院校就更突出了吧?
我通常从两个方面回答:第一,所有的985大学,学生就业都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无论全国的就业形势如何困难,每年的毕业生增加了多少,都影响不到顶尖大学的学生就业。中国农大每年的就业情况,都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平均每个毕业生获得三个以上的录用通知;第二,普通农业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也较好,通常在所在省份的院校中,也是位居前列的。例如,西南某省的农业大学,连续十几年,就业情况都名列该省高校前茅。
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什么比较好呢?这是因为,社会对涉农人才的需求很大,并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对涉农专业毕业生;对农业院校中的非农专业毕业生,也是如此。
对人才的需求,与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我国可能没有哪个产业,像农业产业那样,市场需求只增不减,每年、每月、每周、每天,都在增长。这种需求的增长,不仅体现在数量方面,也体现在质量方面。人口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持久的农业需求推动力。据统计,2005~2015年间,我国农业总产值从2万亿元,增加到超过6万亿元,增加了2倍多;而食品工业产值从2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1万亿元,增加了4倍半多!
农业产值与食品业产值的增加,既包含着产业容量的扩大,也包含着产业质量的提升。也就是说,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农业和食品业的业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农业的发展进入加速期,从大田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畜禽饲养业、水产养殖业、特色种植与养殖业、乡村旅游度假休闲业,到农业物流业、农产品电商、食品加工业等等,均出现了全面的结构调整与提升。在这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人才需求急速膨胀。这些年我遇见的涉农企业家,无一不是把人才缺乏,列为企业发展和提升的第一瓶颈。
农业人才问题,同样是供给侧问题。首先在培养数量方面,相对不足。据统计,1997~2015期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总量,从不到83万人增长到681万人,增加了7倍多;而农科大学生毕业人数,从3万人增加到11.7万人,增加了不到3倍。农科大学生毕业人数占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总量的比例,从3.6%降低到1.7%。从这些数字,可以粗略地看出,农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就业的相对竞争程度要低一些。
一方面是农业与食品产业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再加上这些年大学培养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使得农科大学生就业情况普遍良好。
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就更好了。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现在每年有700多名博士毕业生,其中80%以上到高校或研究机构工作。农科博士生的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事实,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就是,农业院校的非农业专业的学生,由于在农业院校就学的原因,有些也能够获得某种特殊的优势。例如,中国农业大学有个媒体传播系,曾经在某电视节目中被调侃为“播种系”,是个“非典型”的农大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很少,但是毕业生广受欢迎,被各大主流媒体录用,包括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以及主要门户网站等。近几年两会期间,我经常遇到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采访记者。一位媒体界人士告诉我,几乎每个主流媒体,不管哪种业态形式,都一定会有一个三农板块。而从对报道三农问题的业务素质要求看,自然是有农业院校背景的学生,更有优势。这仅仅是一个例子。
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展望未来,三农领域仍然存在着诸多挑战。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是挑战;而对于涉农企业和涉农就业人员来说,就是机遇。国家要解决这些挑战,企业要抓住这些商机,都需要大量优秀人才。
我国的农业院校,培养涉农人才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不断努力再努力,按照正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加强本科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硕士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博士生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而无论哪一层级的人才培养,都需要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都需要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三有”人才。
上一主题: 扶贫办:扶贫作风问题表现为6方面25个问题
下一主题: 广西“五级书记抓扶贫”
Powered By phpok.com Design by liu © 2015 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 ,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15005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