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许多砂糖橘种植户富裕了起来。“以现代特色农业为总抓手,实现农业产业‘五化’发展,推进农业与各新兴、重要产业深度融合,突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用,充分尊重和保障各类经营主体意愿,更多通过各种培育措施,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桂林市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十分清晰。
一项项数据彰显桂林成效。桂林是广西首个水果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市,水果产量居广西第一;桂林共创建各级示范区79个,其中54个获自治区认定,认定数在广西排名第一位;桂林6个县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数量位居广西首位……
冬季桂林,绿意盎然,记者穿行稻田果园,走进生产车间,访问主管部门,探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桂林之道。
产业融合,延展“长”“宽”“高”三维度
桂林市把握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个方向,突出“长、宽、高”三个维度,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多种功能、提高产业与农民利益联结的紧密程度。
桂林市副市长谢灵忠向记者介绍了桂林拉长农业产业链的具体举措,加快“接二连三”,既发展体现桂林农业资源优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优势产业,又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还要发展以农业观光旅游、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进一步打通价值链、提升附加值。
“桂林强化‘经营山水、经营乡愁、经营美丽、经营文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美丽经济产业带。”桂林市农业局局长蔡立圭说。2016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约1600万人次,休闲农业收入约35亿元,休闲人次年增长20%以上。
园区建设,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
园区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蔡立圭解释,充分发挥产业对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用,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强力打造农民增收产业带。
在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莲塘屯,65岁的庄旭华虽然已经有40多年的种植经验,但他仍然看重学习新技术,他说:“小户农民的市场意识还是有些跟不上,需要引导和实践。”兴安县委、县政府在葡萄主产区建立了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通过引领带动,提升农民种植能力。
沿桂林旅游黄金水道漓江,灵川县建起古镇提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区主导产业为葡萄,辅助产业为蔬菜,从品种引进到种植技术提升,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标准化基地创建,从产业链条完善到经营主体组合,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特色种植的基础上,还拓展产业,实现农旅融合。据了解,该核心区面积3005亩,涉及大圩镇秦岸村委5个自然村,惠及农户670户2840人,2016年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8元。
在桂林,一个个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串联成带,组成桂阳公路百里金橘、湘江资江流域百里葡萄长廊、全州“三水一湾”循环农业和阳朔、恭城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城郊“菜篮子”等6条万元增收示范带。
多举措培育主体,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拉郎配”
野生猕猴桃是资源县独具特色的产业。资源县仅野生中华猕猴桃就达36.5万株。2015年,资源县对种植3亩以上的种植户,给予每亩2500元物化(水泥桩、铁丝)补助,激发了农民发展猕猴桃产业的积极性。
主体的积极性得以保障,产业发展才能更有活力。桂林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尊重和保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等经营主体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拉郎配”,更多通过规划指导、政策激励、财税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谢灵忠告诉记者,要把各类经营主体的组合效率更大化,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主体由生产联系向要素联结转变。建立健全到户到田的“全程托管”“服务集约”等精准化农业技术服务模式,推动农业服务由单环节向全程化转变。
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区内)交易会连续4年在桂林举办,从2015年起,永久落户桂林。桂林市委、政府把广西农交会作为重要宣传平台,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每年均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绿色食品交易会、粤桂黔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
桂林通过“组团式”发展提升主体发展。如“组团宣传报道”“组团对接大型商超”“组团上网营销”……桂林市委市政府合理发挥自身作用,推动桂林农产品由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
上一主题: 食材打擂台 美味秀出来——首届广西好食材河池市海选见闻
下一主题: 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追求高质量发展目标
Powered By phpok.com Design by liu © 2015 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 ,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15005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