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既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三农”政策的继承和总结,更是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结合广西实际,更好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意义重大。就广西在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中如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土地制度改革、资金保障三大难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彭忠平副巡视员。
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最强音
主持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我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广西应如何结合当前实际加大对大石山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
彭忠平: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广西有20个深度贫困县,30个深度贫困乡镇,1490个深度贫困村。在时间紧、任务重、面临众多挑战的条件下,广西必须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应侧重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扶贫等几个方面,助力新时代的农村尽快富起来美起来。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广西应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对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地区、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村再次进行登记造册。要让群众充分了解移民搬迁的意义、搬迁对象产生过程、补助标准、后期扶持具体内容以及之后的社会管理等等。要激发搬迁移民的内生动力,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的方式,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整屯搬迁。在移民新区大力推进小城镇、产业园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让每一户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教育扶贫方面:针对深度贫困地区人均资源匮乏、人口素质普遍较低的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推动人力资源的发展。建议自治区出台《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教育扶贫作战方案》。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体系;科学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完善高(职)校专业设置,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适龄学生不因贫辍学、因贫失学。加大对青壮年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劳务输出、就近就业创业或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收入。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扶贫搬迁和劳务输出后的常住人口布局,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实施集村并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工程,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推进乡村道路体系、自来水管网、水利沟渠和小水窖、小水池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推进危房、厨房、厕所改造;加快村邮政网点、宽带网建设改造;加快农村卫生、文化服务实施建设。争取获得与滇、黔两省同等的高速公路建设补助标准。
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今后三年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规划对辖区内各村(社区)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进行审定。确保县、乡、村三级政府和组织都有明确可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政策工具。用好上级划拨的各类财政补助资金,将符合使用条件的资金用于异地合股办企业或投资入股,获取分红;在有条件的地区,上光伏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通过集体资产租赁入股、合作社分红方式获取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产业发展方向方面:根据深度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支持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商是当前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应确保农村网店覆盖全部行政村。打造“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电商脱贫攻坚联盟基地”,确立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电商发展与改革试验区。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主持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此举措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文件首次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在这方面,您认为广西应该怎么做?
彭忠平: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项改革试点工作,通常被称为“三块地”改革试点。北流市作为广西唯一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市,是全国33个试点城市之一,承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重任。近年来,北流市在“二块地”的改革试点中,以确权登记和土地规划为基础,以利益分配为核心,以规划入市程序为关键,建立了“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标准明确、范围清晰、保障有力”的农村土地征收管理制度,形成了“两制度、两基础,一核心,一关键”的“北流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村土地资源活力,突破了二元土地管理机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增进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和改革获得感。“北流模式”为下一步全区“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下一步,应从自治区层面积极争取更多的有条件的县作为国家“三块地”改革的试点县,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开拓资金多元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主持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钱从哪里来”是必答题,也是一道难题。这一最现实的问题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顺利实施。
彭忠平:是的。在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广西要敢于创新,大胆改革,通过改革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金融资金重点倾斜、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投资格局。
在财政投入方面:一是加大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有效方式的投入。对有收益的农业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采用现行的PPP合作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筛选和审查,不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的信贷规模和范围;二是采用组合BOT融资模式加大对非营利性投入。对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实行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组合BOT模式通过对农村可经营性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进行组合融资,使非经营性农村基础设施也能间接地运用市场机制筹集建设资金。
在金融机构投入方面:一是整合区域项目,加大农业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农村金融需求量;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用活金融扶贫资金;四是扶持乡村龙头企业。
在社会资本投入方面:一是完善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实施的扶贫小额信贷普惠金融,进一步提高农信社的积极性,增强承担能力;二是发展新型草根扶贫金融机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合作的基础上规范有序开展信用合作;三是发展县域农业保险和融资担保公司,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四是引导各商业银行开展扶贫业务,将网点增设到县域一级,为县域内小微企业、个体自营者和农户提供金融支持。
上一主题: [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呈现新气象
下一主题: 租购并举多渠道保障 广西加快调整住房供给结构
Powered By phpok.com Design by liu © 2015 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 ,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15005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