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土”与“小” 迎来“优”和“强”——柳州螺蛳粉“爆红”路径及启示(下)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23日    浏览次数:1082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文章作者:赵 超

告别“土”与“小” 迎来“优”和“强”——柳州螺蛳粉“爆红”路径及启示(下)

  从街边小吃到登堂入室,从“现煮堂食”到方便袋装,从地方美食到热销海内外……柳州螺蛳粉崛起成为“网红”,是我区食品加工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又一生动实践。

  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将广西“金不换”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创新产品,严格标准,保证品质,塑造品牌,拥抱互联网,将小特产做成大产业,是柳州螺蛳粉带来的启示,为我区更多优质产品勇闯市场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升级:告别“土”字

  盛夏7月,一场探讨如何推动桂林米粉从小特产做成大产业的“点子大会”,在北京广西大厦内热烈进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自治区以及桂林市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激辩桂林米粉如何才能像柳州螺蛳粉一样,蹚出一条行销全国的新路子。

  广西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健康、生态、长寿各类名优特产,拥有特产600多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8个,资源禀赋优势非常突出,但很多产品都面临诸如“名头很响市场不旺”“区内很火出省就凉”“市场有需求产品跟不上”等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自治区工信委食品医药工业处处长杨富刚认为,广西特色食品产业多为传统加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起点低、品种单一、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量小、缺乏创新等不足。

  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应对产品转型升级。业内普遍认为,柳州螺蛳粉行销全国的关键,是将“现煮堂食”的地方街头小吃,变成了工业化生产的预包装食品,这是一次重要转型升级,无异于“脱胎换骨”。

  因忽视产品转型升级,广西产品有过不少惨痛教训。广西曾经在啤酒、叶面肥等很多领域都有叫得响的产品,由于不注重产品创新升级,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进入新时代,广西特产创新意识越来越强,土特产不再以单一的“土”为卖点,融合了更多时尚元素。比如今年1月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合浦大月饼,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动发展,开发出多品种、多品味月饼及功能性食品、养生食品、健康膳食食品等,不断促进产业产品升级换代。

  产品转型升级更要保障产品品质,产品标准化是唯一途径。柳州市以工业化思维助推螺蛳粉生产标准化,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保证了袋装螺蛳粉“鲜酸爽辣”的口感和品质。

  目前,广西很多特产均已出台了生产标准,告别陈旧的传统生产模式,以现代化的思维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桂林市副市长樊新鸿介绍,近年来,该市一批新兴企业突破了鲜湿米粉保鲜技术,正推动桂林米粉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梧州六堡茶等多种特产,也正引领企业在原材料种养、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定格。

  产业发展:告别“小”字

  柳州螺蛳粉以工业化思维推动产业发展,成就了今天超过30亿元的产业,如今正以产业园和特色小镇为载体,加速打造“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柳州螺蛳粉的发展模式,可学可鉴。

  梧州六堡茶扎实推进“茶园标准化、加工流程化、市场品牌化”,通过“加工集中化、产业园区化”实现“小茶叶成就大产业”。目前,梧州市茶园种植面积近10万亩,通过SC(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六堡茶生产企业50多家,去年产量超1.35万吨,直接产值达14亿元。

  为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广西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本地优势、特色资源,重点打造特色农林食品、地方特色食品、长寿养生食品和旅游休闲食品,明确各地发展重点,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构建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食品产业体系。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自治区、市等各级均出台政策、安排资金加以扶持,如支持企业进行米粉加工项目技术改造,支持柳州螺蛳粉小镇、桂林全州米粉产业园、梧州六堡茶、合浦月饼小镇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产业化不会一蹴而就。杨富刚认为,产业意识不强同样是当前制约我区特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缺少龙头企业带领,种养规模或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长,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弱。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制定龙头企业培育方案,实施强链延链补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地方特色食品工业企业力争达300家左右,形成涵盖食糖、果蔬、肉禽、水产品、林产品、饮料、粮油、茶叶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体系,地方特色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

  “互联网+”:做优品牌

  “我女朋友喜欢吃螺蛳粉,烟台哪里有得吃啊?”打开百度贴吧螺蛳粉吧,各地求购柳州螺蛳粉的求助帖不少,甚至还有远在巴黎的留学生询问如何网购袋装螺蛳粉。

  “做品牌就是做市场,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自治区工商局商标监督管理处处长陶耀锋认为,柳州螺蛳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品牌战略的成功。

  近年来,柳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升级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机遇,通过直播等活动,依托广西“三月三”国际电商节打造网上“柳州螺蛳粉节”。目前,电商平台上的柳州螺蛳粉网店,日销量突破80万袋。

  “美在深山无人识”,是众多优质特产一度面临的窘况。截至2017年底,我区注册完成的地理标志商标总数量40件,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不少地方品牌运用管理薄弱,对已注册成功的地理标志商标欠缺包装、营销,产品缺少统一标识,导致产品市场认知度不高。

  为此,我区深入实施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工程,以培育地方特产品牌为抓手,着力打造“一市一品”区域公共品牌、行销全国核心品牌、“广西有礼”伴手礼品牌和老字号品牌等4大类品牌,提高名优特产的知名度和销售量,把特产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闯出一条农产上行、带动产业、精准扶贫的新路。

  ——小特产做成大产业,成为响当当的区域公共品牌。2017年,自治区商务厅分别与百色市、柳州市、梧州市联合开展“一市一品”品牌打造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各类推介宣传活动50多场,百色芒果、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效应显现。

  ——小特产做出大市场,形成广西特产“批量出桂”。300多种广西特产在全国市场的销售额由2014年的150多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10多亿元,实现成倍增长。

  ——小特产做成大品牌,“养在深闺”变成“大众热捧”。广西特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提升了消费者对广西名优农特产品的整体认知。

  目前,我区正着手建立特产品牌管理体系,力争2018年核心品牌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0%,10个品牌企业销售额突破3亿元。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