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紧紧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带动增收富民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18日    浏览次数:1239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文章作者:阮蓓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广西南宁市因地制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精心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推进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截至目前,全市县级“5+2”特色产业贫困户覆盖率平均达到94.37%;全市421个贫困村均覆盖有一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覆盖达100%,示范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增收脱贫。今年5月初,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马山县、上林县、隆安县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部实现提前“摘帽”,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当地铺展开来。

特色引路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全覆盖

产业扶贫,规划先行。近年来,南宁市年初就制定年度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同时召开全市产业扶贫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明确全年产业扶贫工作、重点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去年印发了《南宁市农业产业扶贫2019—2020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实现产业扶贫对贫困户全覆盖,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

利好政策下,隆安县立足特色,专注优势产业,推动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小小火龙果“结”出扶贫大产业。隆安县农业局副局长农有鹏介绍,自2014年创建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至今,已经带动全县建起41个火龙果基地,引领全县产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之路。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5亿元以上。

南宁市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指导各县区制定“5+2”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实施产业“以奖代补”政策,对发展特色产业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贫困户给予产业奖补。今年截至8月20日,产业以奖代补资金惠及贫困户11.5万户。

同时推进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全市扶持建成428个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重点扶持桑蚕、晚熟柑橘、香樟、家禽、草食动物等五大产业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实现扶贫示范园所有贫困村全覆盖;2020年南宁市农业农村局从市本级财政投资乡村振兴农业全产业链提升项目资金中重点向贫困县区和贫困村倾斜,年内计划实施不少于40个全产业链提升项目。特色种养加基地俨然成为各地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基地当产业工人,每月稳定收入4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加上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丁当镇保安村村民、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金福基地分拣车间班长卢桂荣乐呵呵地说。

 1

武鸣沃柑加工包装车间。南宁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精准施策:产销对接增收富民有实效

8月,正值采收季的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一片忙碌。按照平均亩产600公斤、市场均价30元每公斤算,预计可为乔老村、羊山村两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以上。全市借助智慧农业新技术,在当地实施新型葡萄标准化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葡萄标准化生产服务平台,从产前、产中、产后为基地提供土壤改良、种植指导、技术培训以及销售对接服务,带动农户开展葡萄智能化、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经营,帮助参与项目实施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下一步,将积极为葡萄基地搭建产销平台,对接各大商超、农贸市场,充分利用电商平台、聚善空间等线上线下渠道,扩大销路,产生更大效益,实现稳定增收。”基地负责人介绍。

种下“阳光”葡萄,结出致富“硕果”,马山不是唯一成功范例。南宁市紧紧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打出一套特色产业从产到销的“组合拳”:印发《关于做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通知》,引导号召系统商会、企业、非公经济人和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代销滞销扶贫农产品等形式助力消费扶贫,举办2020年南宁沃柑节等各大活动,充分发挥粤桂扶贫协作平台的作用,直播带货……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全市共开展县长直播带货8场,销售农产品超100万单,销售额达800万元;通过线下线上销售方式解决扶贫产品“难卖”问题,三个贫困县销售农畜产品8300余万元。

“从去年到现在,全市组织各类企业围绕粮油、果蔬、茶叶及干杂等多种农副产品开展了签约,采购总金额已达3.45亿元。”在6月举办的助力脱贫攻坚大型公益直播活动南宁专场上,副市长伍娟直播推介了南宁扶贫农产品及特色网销爆品。她指出,相关部门主动作为,与广东大型超市、酒店、微商以及全国知名电商平台等持续合作,打造全市农产品品牌。

“以沃柑为例,仅上半年京东自营直接销售南宁沃柑200万斤,带动京东、京喜平台生鲜大卖家销售南宁沃柑300万斤。同时,依托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实现全网热销,活动期间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南宁沃柑3万吨,销售额超1.2亿元。”南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

邕宁区新江镇新乐村吴茱萸种植扶贫示范园,农民正在采收吴茱萸。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多措并举:拓宽扶贫渠道激活力

产业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为引导更多贫困户脱贫,南宁市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工业融合、加强扶贫培训等举措,进一步拓宽扶贫渠道,增添扶贫新动力。

“水里有虾,水面有花,岸上有农家”,是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发展“莲海庄园”休闲农业产业,利用荷花景观带动周边旅游打造出的立体经济。合作社以商品虾养殖为中心,套种荷花为辅,综合年产值已突破300万元。基地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村集体”模式,贫困户以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分红以及参与务工,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分红发展集体经济,实现精准扶贫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互带动融合。

大力开展旅游扶贫,助推产业发展,南宁鼓励各县结合实际把月月旅游节的活动进行产业融合。“去年5月,在上林县举办2019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活动,组织辖区内旅游企业参加2019乐游广西·乡村旅游嘉年华活动,对脱贫攻坚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全县越来越多人吃上‘旅游产业饭’。”上林县文旅局相关人士认为。

同时,南宁通过工业融合推进产业扶贫。在2019年自治区支持微小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补助资金中,全市三个贫困县共获安排切块资金500万元;全市2019年度的技改资金、租赁工业标准厂房财政补助资金,对全市农业企业4个技改项目和5个标准厂房租赁项目安排补助资金。此外,还研究制定就业扶贫车间扶持政策措施,出台《南宁市工厂式(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租赁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南宁市还通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免费为上林、马山、隆安3个深度贫困县1.55万户贫困农户每户配置一套农户科学储粮仓,帮助农户解决储粮难的问题;组织四家涉农品牌企业参加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横县南方茶厂获得2019年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马山县成功申请“马山黑山羊”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全市首个动物类地理标志商标。

拓宽扶贫渠道激发内生活力,南宁市更将加强扶贫培训,提高发展能力作为有效防止返贫的重要抓手。“一是结合春季农业生产和各地种养业结构调整需求,加大产业扶贫培训和指导力度;二是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组织指导各县(区)抓好组建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通过网络平台举办产业扶贫技术网络班15期,贫困群众和产业扶贫干部不用出门也可以参加培训,平台培训视频点击率达到29490次;同时积极组织各县区举办各种产业类型的技术培训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能力;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深入村屯指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组织科技特派员按照“县级组队、产业分组、定点到村、统筹调度”方式,深入贫困村开展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指导及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

 3

青秀区刘圩镇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黄兰芳摄

上林县:两培两带两促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上林县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契机,大力实施“两培两带两促”六大行动,即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贫困村提升发展;促进本土人才回引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林特色的依托致富带头人推动全县扶贫产业发展、带贫减贫新路子。

巧借粤桂基地协作平台,选好培育好创业致富带头人。上林县把“选准能人、培育好人、服务到人、带动穷人”放在首位。坚持“选、培、管、服”并重,选好选准致富带头人,以国务院扶贫办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广东九江河清培训基地为依托,配套建设本县实训基地,加强对致富带头人的培训、管理、创业孵化等服务工作。严格标准优选能人。严把人选质量关,重点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中择优作为培育对象。严把遴选认定关,选好选准致富带头人。紧扣产业培育能人。搭建粤桂协作培训和产业合作平台,依托广东九江河清培训基地,在上林县建立“1+N”创业孵化实训基地。

抢抓粤桂产业合作发展机遇,培育发展壮大特色扶贫产业。由广东九江河清培训基地牵头,成立广西澳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林县发展高值渔产业。目前已建成2个养殖基地,孵化带动26个合作社发展高值渔养殖项目,带动全县发展虾稻、鱼稻、渔菜共生水产养殖8599亩,通过产业奖补资金入股和土地流转收等方式带动脱贫420户贫困户。制定“5+X”的产业发展规划,即全县主导发展高值渔、山水牛、生态鸡、乡村旅游、光伏发电5大扶贫产业。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四扶一共享促五变”(扶建房、扶就业、扶创业、扶养老、共享收益,家园变公园、村民变股民、民房变客房、上山变上班、忧老变养老)旅游扶贫模式。目前,全县扶贫产业格局基本成型,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群众自选产业多点开花,扶贫产业规模和覆盖面逐步扩大。

强化粤桂党建引领,增强致富带头人扶贫产业党员示范作用。推进“以企带村、村企互哺、共建共促”发展模式,引进广东14家企业和深度贫困村开展粤桂支部联建,由创业致富带头人创办的公司、合作社与村党组织开展“结对联姻”,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将发展党员指标向致富带头人倾斜,优先把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通过产业带动、政策扶持,把具备条件的党员或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及时将表现好、能力强、素质较高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吸纳为村“两委”干部队伍,择优把懂经营、善管理、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的发展为村党组织带头人。出台《上林县实施“本土人才回引计划”工作方案》,实施促进本土人才回引创业提升行动,在财政、用地、税费等方面予以扶持,激励本土人才回引、扎根农村创业。

良庆区:资产收益“三化”促脱贫

良庆区聚焦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带动、运行、收益、监管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创新建立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三化”模式,即扶贫资金股份化、扶贫产业项目化、扶贫项目规范化,通过“产业扶贫+项目运营+抱团发展”带动辖区62个村集体(贫困村10个)、农户12万多人(贫困人口8036人)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2600元以上。

扶贫资金股份化。盘整各类财政扶贫资金,采取“拨改投”“拨改股”等方式注入村集体,开展双向股权化改造,构建“以股运作、按股取利”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具体做法:第一步先在村集体内部实施财政注资由“共同共有”变“按份共有”的股份化改造,按照3∶7的股比设置集体股和成员股(扶贫股),其中成员股(扶贫股)采取配股的方式,“一户一股”确权到户,由农户(贫困户)按份共有、按股分红。第二步再由村集体利用财政注资,对接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通过经营主体的发展带动集体的发展。2018年以来累计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9600多万元变为集体股金,盘整26个农业设施项目实施资产折股量化变成集体股权,带动56个村集体参与经营主体合股联营,2018年、2019年两年实现集体创收420多万元。扶持1860多户贫困户通过配股分红方式变股东,引导180多户贫困户通过“带资入股”方式变股东,每年获得股权红利将近60万元;拉动1300多户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入园务工、集体分红等方式,每年实现增收2820多万元。

扶贫产业项目化。推行“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和“项目带动+合作联营”的经营方式,引导村集体以资金找项目、以项目促产业,与经营主体合股联营经济实体项目,建立形成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户(贫困户)“三位一体、三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城区建有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益生菌鲜酿果酒、禽畜养殖、果蔬生产等资产收益产业扶贫项目78个,惠及村集体62个(覆盖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受益贫困人口7908人。

扶贫项目规范化。扶贫项目纳入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严把项目审定关、申报关,择优选定产业扶贫项目和市场经营主体,确保资金投向科学、精准、合理、可控。严格实行公示公告制、项目合同制、竣工验收制,保障专款专用和项目规范实施。强化项目后续管护,协调解决经营管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收益达到并超过预期,实现村集体、农户(贫困户)收入稳定持续。

良庆区资产收益“三化”模式以财政资金为纽带、以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实体项目为载体、以规范管理为保障,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密切了农户(贫困户)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保障了扶贫产业收益更趋稳定持续,走出了一条可复制、接地气、有实效的产业扶贫之路。

 4

隆安县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生产基地。南宁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隆安县:小火龙果“结”出扶贫大产业

近年来,隆安县专注产业扶贫,以火龙果产业作为扶贫优势产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扶持引导龙头企业联盟闯市场,隆安火龙果品牌日益红火。据统计,截至目前,隆安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6.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5亿元以上。

扶持给力,夯实产业基础。隆安县自2014年起创建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引领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为夯实产业基础,隆安县对火龙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优先调配,企业进驻前做好“三通一平”。2017年至今,财政累计投入1500万元用于火龙果产业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新品种开发等相关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已经带动全县建起41个火龙果基地,仅邻近的那桐镇就有7家种植基地,连片种植同品种红心火龙果超过1000亩。2017年,南宁市评选的十大火龙果标准基地,其中一半出自隆安。

企业联盟,抱团打响隆安火龙果品牌。自2013年从台湾引进金都1号、红宝龙等火龙果品种种植,经过近6年的规模化发展,隆安火龙果种植得到较快发展,良种覆盖率达100%,全部采用“金都一号”“软枝大红”、哥伦比亚麒麟果、极品燕窝果等高品质、耐储运自花授粉新品种。

在发展过程中,各生产基地采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果园的建设路子。2018年,隆安县成功申报创建第二批广西农产品优势区,同年8月,“隆安火龙果”入围首批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19年,隆安县成功申报创建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优势区和产业园的建设,带动全县火龙果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如金纳纳、伊蜜、特囍、龙穗、智诚等8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火龙果品牌,其中“金纳纳”为中国果品百强品牌,“伊蜜”系列已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获得商标注册证明书,并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生产组织得到不断优化,龙头企业开始成型。截至目前,全县发展火龙果产业的规模企业已达1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南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并带动82家合作社和35家家庭农场。大部分火龙果种植企业加入了南宁火龙果协会,组团迈向更大的市场。

产业扶贫,“造血”增收富民。火龙果采摘、护理等需要大量人工,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隆安县充分利用火龙果产业的集聚效应,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并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火龙果的生产流程,建立起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劳务承包、入股分红等扶贫带富模式。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