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三创三培”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助脱贫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1日    浏览次数:774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厅产业扶贫办公室    文章作者:灌阳县农业农村局

桂林市灌阳县依托当地特色优质水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灌阳雪梨”、中华名果“灌阳李”等特色产业,按照“三创三培”的模式,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共创建有“灌阳县千家洞梨李产业(核心)示范区”、“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灌阳县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3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2个县级示范区、36个乡级示范园、142个村级示范点。全县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面积13.39万亩,覆盖农户3.36万户,12.13万人(含2015年12月建档立卡贫困户6754户,24382人),实现人均增收4300元以上。至2019年底示范区内累计脱贫6709户、24220人,使贫困发生率从20.1%降至0.66%,为产业扶贫增添了亮点,树立了典型。如通过“三创三培”,创建“灌阳县千家洞梨李产业(核心)示范区”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注入了强大活力。

一是创建现代农业带动新模式,培育生态乡村大花园。灌阳县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创建“灌阳县千家洞梨李产业(核心)示范区”。并以创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农业转型步伐,鼓励贫困户以自主种植、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等形式,参与示范区的生产经营,实现贫困户稳步增收。同时,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乡村相结合,建设集瑶乡文化和灌阳梨李文化于一体的标志性门楼、展示中心、生态步道、自行车道、生态休闲憩息区、观景台,在村屯周围、房前屋后及路边空地发展小花园、小果园,形成了“村在园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绿化格局,将梨李产业示范区培育成了灌阳的生态乡村大花园。

二是创建产业经营和服务新模式,培育农民脱贫致富果。示范区采取“党建+公司+基地+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模式,通过引进龙头企业3家,培育合作组织15家,建立村级电商网点56个,按照“五个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原则进行管理和组织化经营,使示范区内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全部参与其中,实现抱团发展。同时,依托厅院合作共建的广西灌阳梨李特色作物试验站和由16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组建的专家服务团队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在示范区不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集成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雪梨花芽嫁接、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梨李产业已连续5年实现增产、提质、增效,有效地促进了示范区农户脱贫致富。

通过创建经营和服务新模式,推动品种的更新,新技术的推广,品质的提升,品牌的推介,使灌阳梨李产业效益逐年提升。种植的灌阳梨李三年挂果、五年丰产,亩产量在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1万多元。该示范区总面积2.5万亩,产业覆盖农户0.96万户,3.47万人(含2015年12月建档立卡贫困户2817户,10163人),在示范区的带动下,截止2019年底已脱贫2796户、10093人,使贫困发生率从29.3%降至0.69%。梨李产业已成为全县产业扶贫规划的主要脱贫致富果。

三是创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休闲农业新亮点。示范区在发展好灌阳梨李产业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通过建设美丽生态乡村,打造瑶族文化和农耕文化,修建休闲娱乐服务设施,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建立开心农场,开展水果认养与自助采摘体验活动等。形成了以灌阳梨李产业为基础,以瑶族文化为中心,以六月六雪梨黑李节为载体,以自助采果、自行车巡游、徒步、瑶族文化和农耕文化体验等为主线,以“春季赏花、夏秋采果、冬日看雪、四季徒步、民俗体验”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新亮点。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新増旅游收入1100万元,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

灌阳通过“三创三陪”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栽培,促进了农业由传统、粗放、低效向现代、绿色、优质、高效方向转变,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产业发展、农户增收脱贫注入了强大活力。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