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部署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探索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机制,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建设先行区是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目前,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已创建128个先行区,引领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在新阶段,依托先行区探索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十分必要。
(一)探索协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模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环节多、领域广,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要发挥先行区综合平台优势,改变分行业、分专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办法,促进流域统筹、行业协同、措施一体。
(二)探索整体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工作机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有效支撑。要发挥先行区要素集聚优势,汇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等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探索系统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路径。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复杂,需综合施策。要发挥先行区技术集成优势,创制一批优质安全、高效适用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产品和装备,实现治理技术由单项突破向集成组装转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为主攻方向,以模式探索、机制创新、技术集成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工作机制,整体推进提效力,集聚要素增动力,区域联动聚合力,探索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整体解决方案,示范带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进原则
系统设计、统筹推进。统筹种植业、养殖业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设计方案,整体推进源头减量、全量利用、末端治理、循环畅通,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性。
突出重点、聚力推进。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立足各先行区不同生态类型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聚合力量、突破难点,分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治模式,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集成模式、创新推进。把科技创新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动力,分环节、分生态类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集成创新,构建单项突破和整体治理兼顾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整体防治水平。
健全机制、协同推进。建立部门协同、行业联动、全域统筹的工作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先行区集聚,调动政府、企业和农民等积极性,实现目标同向、力量同汇、措施同聚。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在先行区率先建成一批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基地,创新一套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机制,引领带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投入品使用减量增效。科学施肥施药技术集成应用,统配统施、统防统治服务模式普遍推行,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5%以上。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秸秆、农膜和畜禽粪污收集、储运、利用体系逐步健全,市场化机制加快构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7%以上。生态循环模式初步形成。农业产地环境明显改善,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更加紧密,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广,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三、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全链条综合防治
(一)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管理制度,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发展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生物固氮,打造新技术、新肥料、新装备“三新”集成配套典型,推进化肥多元替代。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应用高效节约型施药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措施,促进农药减量。持续推进养殖粪污减量排放。改造提升畜禽养殖、节水清粪等设施装备,减少畜禽粪污产生量。加快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减少养殖尾水排放。
(二)推进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加快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应收尽收、就地利用、高值利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建制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推进固体粪便轻简化堆肥、液体粪污贮存发酵,支持购置施肥机和田间贮存、输送管网等还田利用装备,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先行区,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分区域、分作物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发展秸秆饲料青(黄)贮、膨化等,有序发展秸秆成型燃料、热解气化等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基质、育苗基质等。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在农膜用量大的先行区,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健全农膜回收激励机制,推进地膜专业化回收利用。分类处置废旧农膜,支持建设废旧农膜加工利用设施。
(三)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治理。治理农田退水。重点在南方水网区和河套灌区的先行区,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充分利用农田周边退养鱼塘、废弃坑塘建设生态湿地,构建农田退水排放生态缓冲区,有效拦截农田排水中氮磷物质。治理养殖尾水。在水产养殖量大的先行区,推行复合人工湿地、“三池两坝”、池塘底排污等尾水处理方式,发展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科学合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推行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污水治理技术,鼓励居住分散地区建设生态处理设施,探索推进生活污水与畜禽粪污、厕污、农产品加工废水等协同治理。
(四)推进农业生态系统循环畅通。构建大中小循环相衔接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促进农户内部小循环。推广应用“猪—沼—果(菜、茶)”、“稻渔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推行种养配套生产,发展庭院循环经济。促进种养产业中循环。完善秸秆收集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节点工程设施,培育种养配套、秸秆还田、粪肥施用等服务组织,畅通种养循环链条。促进社会层面资源利用大循环。完善绿色加工物流、清洁能源供应、废弃物资源利用等基础设施,推动多种形式的产业循环链接和集成发展,加快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种养循环体系。
四、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要素投入
(一)推动资金集聚投入。财政资金统筹支持。鼓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节水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农膜综合治理等项目资金,向先行区倾斜,集中投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流域、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农膜回收处理成效与财政支持挂钩的激励机制。金融资本创新投入。推行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贷联动,鼓励将先行区符合条件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谋划储备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大项目,优先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对适合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纳入农业农村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
(二)推动科技集成应用。搭建创新平台。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创新作为先行区先行先试重要任务,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农业绿色发展专家顾问制度,力争每个先行区建设一个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创新平台。创新绿色技术。加快精准施肥用药、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全链条组装推广一批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为先行区提供“订单式”、“菜单式”技术服务。推进转化应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探索“科研院校+项目+龙头企业”、“项目+基地+企业”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加快绿色技术模式熟化转化,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整体解决方案。
(三)推动主体集合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引导企业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推广、人才集聚等方面优势,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能力。壮大绿色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成应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纳入先行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等培训内容。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培育多种类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化肥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废弃物集中收集等专业化服务。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运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开展地膜处理、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
(四)推动数字集约赋能。建立数据台账。优先支持开展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先行区建设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全过程数据监测,及时了解水土气生废等农业资源底数,掌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应用数字技术。将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结合,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进行全程精细化管理,提升防治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协调小组作用,加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统筹,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各先行区要发挥好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细化实施方案,强化政策创设,加强督促指导,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二)强化试点示范。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选择一批先行区率先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快探索系统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路径和工作机制。2023年在沿江11省市、沿黄9省区各选择1个先行区,结合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实施开展先行探索。其他省份视本省实际,有条件的可自行选择1个先行区开展探索。
(三)强化监测评价。以先行区为重点,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加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用薄膜残留、秸秆回收利用等关键领域监测。开展先行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将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四)强化指导服务。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对开展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先行区进行常态化指导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解决技术难题。及时总结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和经验做法,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开展宣传推介,营造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业绿色发展良好氛围。
Powered By phpok.com Design by liu © 2015 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 ,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15005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