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打开千家万户“致富门” ——广西大化县壮大七百弄鸡帮扶产业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5日    浏览次数:91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文章作者:

走进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的大石山区,时常能看到漫步在山野中的七百弄鸡。它们或栖息在树上闭目养神,或在草丛中闲庭信步,好不自由快活!

七百弄鸡是大化县农村群众自繁自养形成的地方品种,以生态放养为主,肉质紧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青睐。

2016年起,大化县委、县政府将七百弄鸡列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产业大力扶持,让这一老百姓房前屋后养殖的地方品种进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经过脱贫攻坚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七百弄鸡已初步构建集种鸡繁育、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和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大化县针对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基补链,引领七百弄鸡产业向更高水平跃升,产业联农带农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以来,大化县累计养殖七百弄鸡680.01万羽(其中存栏95.49万羽,累计出栏584.52万羽),产值2.45亿元。养殖覆盖全县16个乡(镇)158个行政村(社区),受益群众3.7万户、14.8万人。  

标准化,从选种育种开始

“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商品化、标准化程度仍有待提升。七百弄鸡是当地群众家里世代相传的品种,没有经过规范化育种,导致毛色不够统一,生长期、体重等也不一致。没有好品种,想要有力带动农民增收就无从谈起。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解决七百弄鸡品种退化、外来血统入侵等问题,提高种群遗传资源纯度、稳定性和生产性能,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基础。”大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兴瑛告诉记者。

2021年,大化县委、县政府以科技项目立项,实施七百弄鸡提纯复壮工作。项目投入衔接资金188万元,由县七百弄鸡产业发展中心牵头,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畜牧研究所、大化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共同实施。首先由大化县七百弄鸡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谭文宝带队,在全县种鸡场中搜寻外形特征符合要求的种鸡。初步筛选出200只公鸡、800只母鸡,建立起基础种鸡群。此后,项目单位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表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该品种特有性状的基因序列,再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和表型特性选择技术,选育后备种鸡群,构建家系核心群,开展多世代家系选育。

如今,提纯复壮项目已选育到第二世代,选育出128只纯种公鸡和486只有雪花羽毛的母鸡,并根据简化基因组测定结果,建立46个家系。

“下一步,我们还将对种鸡群全面开展禽白痢病及白血病的净化及防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谭文宝表示,希望通过项目实施,使七百弄鸡核心群纯种率达80%以上、产蛋量达150个、120日龄成活率达93%,总结出一套七百弄鸡提纯复壮技术措施。  

强龙头,带着农民干

肉鸡产业是畜牧业中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规模效益,管理更加规范、生产成本更低,因而更具备竞争优势。无论是养殖、防疫技术,还是资金实力、销售渠道,长期生活在大石山区里的少数民族群众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作为帮扶主导产业,七百弄鸡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脱贫奔康的千家万户。两难境地如何破题?

大化县首先在区域上合理布局,规划七百弄鸡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以核心区为“龙头”,辐射带动拓展区和辐射区的七百弄鸡产业。

在距离大化县城7公里的大化镇古感村苏烈屯,历经3年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大化七百弄鸡产业核心示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坐落于此。核心区建有6个养殖示范场、两个繁育基地以及文化展示厅和大化县冷链物流中心,与科研院所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龙头企业的骨干力量,核心区为全县七百弄鸡产业提供种苗繁育、技术培训指导、质量控制、兽药饲料供应、保价回购、肉鸡加工与冷链、品牌营销等环节的支撑。

在此基础上,大化县又在全县扶持建设158个七百弄鸡养殖场,带动脱贫户5000多户、2万多人,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广西汇君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君公司”)就是大化县引进并扶持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繁育的种鸡均匀度高、抗病能力强,不但在广西广受认可,还远销河南、浙江、安徽等省份。

2019年,都阳镇满江村脱贫户覃凤姣来到汇君公司投资建设的养殖场。“你们这里还招人吗?”覃凤姣问。她的丈夫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她时常要到工地上打零工补贴家用,收入很不稳定。虽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真的被公司聘用了。

这下,覃凤姣终于稳定下来,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养殖技术也日渐成熟,和另一个同事合作,共同管理8000多只鸡。

除了像覃凤姣这样通过务工获得工资收入之外,大化县还积极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入股规模经营主体,分享产业红利。以汇君公司为例,有249户脱贫户入股101.49万元,2023年共分红23.58万元。  

闯市场,走高端化品牌化路线

2022324日,《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鸡保护条例》正式获批,标志着七百弄鸡这一传统家禽品种将在立法层面受到保护。

目前,我国北方普遍养殖的白羽肉鸡生长期为45-50天,南方的黄羽肉鸡在90天左右。相比之下,七百弄鸡的项鸡(小母鸡)生长期为150天,阉鸡(小公鸡)为200-250天。

为何选择七百弄鸡这样的“慢速国鸡”作为主导产业?刘兴瑛说,这是为了形成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脱贫地区绿色、生态的优势和七百弄鸡的品种特色,一方面加强品种保护,一方面努力拓展高端市场,走品牌化路线,避免将来陷入与生产成本很低的大企业打价格战的困境。

大化镇城内村的养殖户甘金妙对此深有体会。2023年,她共养殖12万只鸡,活禽价格为25/斤。每个批次的七百弄鸡不待出栏,就被订购一空。

2021年以来,大化县共投入2782.85万元衔接资金用于七百弄鸡全产业链建设。粤桂协作工作组也积极行动,引入深圳标准促进会,开展“圳品”评价,通过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从市场端倒逼产业升级。

粤桂协作挂职干部、大化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沛夫回忆,2020年,为帮助七百弄鸡打入深圳大型商超及连锁市场,工作组邀请生鲜采购商来大化考察。采购商对大化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的屠宰、速冻、冷藏、加工、包装、物流各个环节都提出改造意见。2021年,工作组投入粤桂财政帮扶资金79.9万元,按照“圳品”仓储运输品控要求,对全环节进行升级改造。

陈沛夫说,粤桂帮扶还投资援建了大化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的熟食加工厂房,推出盐焗鸡、鸡丝月饼、鸡香草灰水粽等深加工产品。下一步,粤桂协作还将助力开发七百弄鸡预制菜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  

延伸阅读

目前,82个脱贫县将蛋鸡、肉鸡、蛋鸭、肉鸭、鸽子等禽类产业确定为帮扶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82个县的禽类产业总产值为556.71亿元,销售额510.43亿元;共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78家、发展农民合作社3254家;累计注册商标(品牌)617个,同比增长14.68%,其中“两品一标”130个。

2023年,禽类产业带动脱贫县263.52万人,其中带动脱贫人口86.42万人、人均增收3459.95元。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