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赋农 乡村全面振兴阔步向前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9日    浏览次数:77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文章作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2025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智能赋农是重要方法。

我们夯实科技基础,发力人工智能新赛道,深入实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不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智宇代表表示。

广西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建成首个水稻智慧农场,年亩产干稻谷超千公斤;水稻智能催芽、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植保无人机操作、养殖业自动饲喂、环境控制健康监测等数字技术和智能产品广泛应用,受到老挝、柬埔寨、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青睐。

同时,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新突破,一大批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或投产,设施农业年产值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贵港市创新套叠法+立体农业模式,筛选出可办证设施农用地22.4万亩,实现拿地精准招商,设施农业产值达191.45亿元,对全市农业经济贡献率达79%

2024年,广西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获批建设国家级香芋、桂西北肉牛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上思县糖料蔗、灵山县奶水牛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9个农业产业强镇,获批项目数量和奖补金额创历年之最;新认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9家。

锚定智能赋农,广西乡村全面振兴阔步向前。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农业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董事长助理罗金仁代表介绍,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数据、作物长势,结合AI算法生成个性化施肥、灌溉方案,能大大降低资源浪费(节水30%以上)。利用智能养殖系统,通过环境监控、疫病预警、精准饲喂等技术提升畜禽存活率,降低饲料成本20%以上;通过引入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智能采收机器人等农机设备,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作业效率,无人机喷药效率是人力的50倍。

在罗金仁看来,用好智慧农业,能通过系统性变革重构农业生产关系。以农民需求为核心,政府引导、科技赋能、市场驱动相结合,最终实现从靠天吃饭靠数增收的跨越,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一定是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玉林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科科长潘文道代表认为,智慧农业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让田间管理实现自动化精准化,农场成为无人农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集成应用,让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高产优质种植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不再是难题,促使农业生产真正实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

智能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广西实践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广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农业对各类科技要素的集聚作用,面向全区农业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处处长孙庆磊介绍,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农机装备升级的基础上,努力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此外,积极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在此基础上,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引导全区农业科技专家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让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转化为推动广西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劲动力。

今年,广西将深入实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池和一张图。实施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精心筛选推广一批智慧农业主推技术,丰富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场景,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持续打造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