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的五个着力点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25日    浏览次数:951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文章作者:

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的五个着力点

 

    2004年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2007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及农业保险条款基本框架初步制定以来,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17.12亿元,是2007年51.8亿元的8.05倍;合计保额2.16万亿元,是2007年1126亿元的19.18倍;承保农作物17.21亿亩,是2007年2.3亿亩的7.48倍,小麦、玉米、水稻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均超过70%。农业保险服务“三农”的能力大幅增强,在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稳定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我国农业保险均有了快速发展,但还需要清醒地看到,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以及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相比,我国农业保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农业保险体系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险深度不够、保险产品比较少、保费补贴体系不够健全等。而且,随着土地流转等相关政策的出台,规模化经营农户越来越多,其防范风险越来越重要,为其设立大灾保险目前还是薄弱环节。另外,我国许多农业从业人员缺乏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尤其是没有把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等各环节的防灾减灾工具来使用。甚至一些地方在大型农业项目上,也未考虑利用农业保险来进行风险分担和农民利益保障。

 

    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开拓新里程,应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农业保险的不断完善。把农业保险作为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手段,大力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政府层面,考虑农业保险作为WTO“绿箱政策”的重要内容,继续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充分宣传农业保险作为防范风险的工具,对于风险意识淡薄的农户,更应该讲清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分散“因灾致贫”的风险,改变人们心中对保险的认识;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媒介对农业风险及保险知识进行讲解,加深群众的风险意识和对保险的认识。保险公司层面,应着力提升保险从业者的形象和素质,设计可行可保可操作的品种,切实履行保险公司的赔付责任和相应服务,得到投保农户的信赖。

 

    二是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提高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补贴力度,解决政策性保险承保品种面积范围与各地农业生产实际相比不足的问题,分散农民生产经营的风险和压力。一方面提高对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产品的补贴力度,尤其是重点农产品如粮食作物等;另一方面扩大对农产品尤其是各地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的政策性保险补贴范围。

 

    三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细化农业保险领域,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是顺应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必要选择。比如,根据蔬菜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制定出符合地区生态的蔬菜保险;通过“期货+保险”的模式,采用保险分散农户生产风险和期货转移保险公司风险的方法,利用市场化手段,增加保险对风险的对冲作用;继续推动农业保险从产量保险到收入保险以及价格保险的创新,如粮食作物玉米、水稻等的收入保险产品、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等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另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得到较大发展,成为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周末及节假日休闲放松的重要载体,可以考虑开发和推广针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旅游保险。

 

    四是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将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农业保险的发展。如产量指数保险可利用作物遥感技术记录作物的类别和生长状况,预测作物的产量,缓解区域农作物产量统计效率低下,保险理赔周期长的问题;利用无人机技术查勘定损受灾地区;利用气象风险识别技术量化天气因素对作物的影响,为天气指数保险作技术支持;采用GPS定位与GIS在线地图,实现移动采集信息和即时查看作物生产情况,减少作物投保和理赔的审核时间;将移动互联网和4G技术等应用于养殖业保险,建立数据采集、管理和追溯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诚信记录和保险记录的数据中心,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三农”征信平台,促进农业再保险和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发展;等等。

 

    五是完善保险政策,规范市场发展。理顺农业保险体系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现代农业保险市场,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健全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明确保险保障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理赔的权责;其次,基于产业化的农业发展方向,侧重农业保险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大户倾斜,建立适度规模农户的大灾保险体系;再次,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提高保险机构对特大自然灾害的保障能力,分散农户和保险公司的风险;最后,大型农业项目中要将农业保险作为分散项目整体风险和防灾减灾的工具加以使用,并与农村信贷等相结合,促进大型农业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此外,还要重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导向作用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线客服
  • 协会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