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农政策和模式,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入“三农”领域。
一、创新实施“桂惠贷”政策,写好“贷款利企惠农”文章
自2021年起,广西推出“桂惠贷”贴息政策。聚焦服务“三农”,采取“专属产品+名单制推荐”方式,先后设立“三农贷”“惠农贷”“设施农业贷”等名单制服务产品,由农业农村厅逐级汇总农业主体名单,向地方金融监管局推送入库,累计支持农业企业获贷5.05万户次。聚焦降低融资成本,采取“先降后贴”方式,每年全区各级财政投入超4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先降利率再统一向财政申请利差补贴,其中“三农贷”“惠农贷”按最高3个百分点给予贴息,“桂惠贷”政策累计撬动金融机构投放农业领域优惠贷款606.12亿元,降低农业主体融资成本超12亿元。聚焦形成政策合力,采取“中央补贴+地方补贴”联动方式,以2023年广西纳入中央财政设施农业贷款贴息试点为契机,印发方案,将“桂惠贷”政策与中央贴息政策联动,在“桂惠贷”政策支持设施农业的同时,组织主体填报国家设施农业融资项目库,设施农业入库企业获贷款贴息近8000万元。
二、聚焦堵点难点,写好“金融供给创新”文章
为破解“农业企业信用机制建立难问题”,广西农业农村厅积极探索“信用+金融”模式,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键环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模型,设置企业信息、生产过程管控、行业认可水平等19个指标,引进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按照AAA级至D级6个等级进行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在此基础上,与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将信用评级结果纳入企业信用画像,推动金融机构2023年对42家AAA级企业发放贷款29.45亿元,其中广西融安桔乡里农业公司1000万元贷款贴息后利率仅1.8%。为破解“高标准农田贷款难问题”,北海市采取“政府引导、主体自筹、银行贷款、财政补助”模式,在不新增政府债务的前提下,以市县国有平台为融资主体,通过“高标准农田+N”打包打捆方式,利用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的耕地指标、土地租金溢价等增值收益以及生产经营收益作为偿贷资金来源,并协调担保平台补充担保资源,全市获批金融贷款18.9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4300元以上。
三、发挥小额信贷作用,写好“防风险促发展”文章
至2023年底,广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3亿元,贷款规模排全国第4位,当年有99.15亿元贷款到期、总量排全国第2位。围绕促农发展,指导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制定县村产业“菜单”,引导贷款户直接从“菜单”中选择产业。建立“企业+脱贫户+小额信贷”产业发展带动机制,全区有80.64万户(次)贷款户利用351.67亿元小额信贷投入到种养殖业,涌现出一批增收效果显著的典型案例,形成产业持续发展、获贷农户稳定增收的良好格局。围绕防范风险,成立自治区小额信贷工作专班,健全“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监管机制,对全区106个县进行2轮以上全覆盖督导,问题不解决、风险不消除、专班不撤离。从2023年3月份起实行“一次提醒、二次约谈、三次考核”的督察机制,连续三次超警戒线的,在县级年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中加重扣分,并与财政衔接资金分配挂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上一主题: 保障粮食安全,有法了!
Powered By phpok.com Design by liu © 2015 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 ,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15005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