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天气渐凉,我国其他葡萄产区已进入销售尾季,而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的温克葡萄却迎来了采摘高峰期。采摘、装箱、打包……新鲜的温克葡萄正在销往国内的南宁、长沙、广州及越南等东盟国家。
兴安县从7月底至12月皆有各品种葡萄上市,从巨峰、温克到阳光玫瑰,再到被誉为葡萄界“爱马仕”的妮娜皇后,兴安葡萄已成为广西葡萄的标志品牌。2021年,兴安县被授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标准化示范县。
是什么原因让兴安葡萄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广西葡萄产业领头羊,并走向全国?近日,记者走进兴安县探索葡萄“甜蜜”事业的奥秘。
1 创新栽培 改良品种获成功
一场意外,开启了果农不断创新栽培方式,改良葡萄品种之路。
2008年,一场倒春寒让果农张雪峰种植的20多亩葡萄头季果损失惨重,绝大部分葡萄和枝条被冻坏。为了减少损失,张雪峰将已被冻坏的小果和枝条剪掉。让人意外的是,葡萄重新发枝挂果后,比正常的头季果晚熟了一个多月,经历入秋后的一个多月,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果实的甜分更足、品质更好。
更惊喜的是,当时巨峰葡萄销售已接近尾声,物以稀为贵,张雪峰的错峰葡萄售价反而每公斤高出4—6元。张雪峰敏锐地意识到:错峰葡萄大有文章可做。此后,他正式开启了葡萄错峰种植之路,也带动全村错峰葡萄产业的发展。
“今年9月中旬,我家的错峰葡萄开园采摘,开园价达12元/公斤。”谈起今年的巨峰葡萄市场行情,张雪峰笑容灿烂。每年的9月中旬到12月,是错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销售旺季,每天采摘、销售葡萄250—500公斤。
葡萄皮薄水分大,原先种植户采用自然成熟的培育方法,存在成熟后挂枝条时间短、采摘后保鲜时间短、售卖期限短等问题,如何将这份甜蜜延续下来是兴安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0年以来,兴安县在原有葡萄一年一熟的基础上,着力研究和推广葡萄一年两熟、促成栽培、错峰栽培、病虫防治等技术。”兴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夏毓斌介绍,该县推行新技术成效显著,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葡萄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兴安迅速发展成为广西鲜食葡萄栽培的主产区。
目前,兴安全县有早、中、晚熟葡萄品种30多个,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约13.7万亩,预计今年葡萄产量37.09万吨、产值约42.7亿元,同比增长5.77%。
兴安县葡萄种植乡镇主要有5个,溶江镇为该县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种植面积超7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62%。2023年,该镇人均种植葡萄纯收入663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成为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主要途径。202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7.77亿元,葡萄产业占比达38.4%。
2 技术探索 规范种植增效益
“你看,我们种的妮娜皇后,漂亮吧?”果农张秋雨告诉记者,很多葡萄收购商对妮娜皇后葡萄爱不释手,在吃之前还要好好地观赏一番。
从种植巨峰葡萄,到实践错峰巨峰葡萄,到种植阳光玫瑰,再到引进妮娜皇后,张秋雨和张雪峰是兴安县尝试大面积种植妮娜皇后的先锋。
2018年,妮娜皇后售价高达200元/公斤,当时全县仅有零星几个果农在探索引种,不过因妮娜皇后落花落果严重、着色困难等原因,当地果农的试种,大多以失败告终。两年后,张秋雨和张雪峰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不仅要种妮娜皇后,而且要规模化种植,于是,他们忍痛挖掉20亩巨峰葡萄,种下了20亩妮娜皇后。
自掏腰包买书自学、外出考察,在解决防裂果、着色难且不均匀,以及挂果率低、果头大小不均匀等技术难题后,张秋雨和张雪峰两人开始探索将错峰技术用在妮娜皇后的管护上。
“秘诀就是在春天把妮娜皇后生长出的第一批枝条和花剪掉,让它重新挂果。”张秋雨透露,错峰葡萄抗病性增强、糖分更足、口感更佳,经改变种植技术,妮娜皇后的常规采摘期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延长到了11月。
今年8月,记者从第二十八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兴安葡萄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经历了从零散种植到规模种植,从露地栽培到避雨栽培,从单一巨峰品种到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多元化发展,从粗放管理向优质高效标准化管理,从常规一年一收栽培向一年两收、产期调节方向发展,从水田种植走向丘陵坡地发展的转变过程,葡萄产业不断优化,果品品质不断提升,产业效益不断提高。
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兴安葡萄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3 服务输出 增收富民路更宽
采摘、装箱、称重、装车,一串串鲜食葡萄从万亩葡萄园的田间地头,通过包裹物流的形式,进入全国各地的超市、水果店,供广大客户挑选食用。
如何将葡萄完好又快捷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既降低损耗又降低物流成本,曾经是困扰兴安县果农的难题。
为解决保鲜和储运这两个难题,兴安县积极引进专业冷链运输和销售企业、发展电商、搭建冷链运输。目前,该县溶江镇有果之道、果之鲜等多家专业水果物流企业,葡萄当日可直达广州、南宁等地,破损率从6%下降到1%,包装成本下降50%,有效解决了鲜食葡萄运输难问题,有力推动兴安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先进的种植、运输技术吸引了许多外省农户前来学习,当地农户摇身变成“专家”。
“从2005年开始,溶江镇的果农在管护自家葡萄之余,还提供葡萄技术输出服务。”溶江镇党委副书记张华介绍,如今“有巨峰葡萄种植的地方,就有溶江技术人员的身影”。广东、湖南、江西、云南等地的葡萄种植业,在得到兴安成熟的技术输出指导后,得到了快速发展。
今年3月中旬至5月,兴安县有3000多人组队赶赴广东、湖南、江西、云南、四川等地提供葡萄疏果服务,人均日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全镇外出疏果总收入高达1亿元以上;有2000多人分布在各地帮葡萄种植大户搭葡萄架子,每人年收入约5万元,总收入约1亿元;有1000多人在区外提供葡萄管理、葡萄技术服务,年薪8万元至10万元。
兴安葡萄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当地乃至广西水果产业的响亮品牌,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了解,兴安县将以提高葡萄品质为重心,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果品等标准化栽培技术,引进和创新栽培新模式,进一步加强葡萄产业和休闲农业的联系,发展葡萄采摘、休闲、观光等旅游项目,延伸葡萄产业链,努力让葡萄产业真正成为兴安农民的“绿色银行”。
上一主题: 广西横州 一城茉莉香世界
Powered By phpok.com Design by liu © 2015 广西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 , All right reserved. 桂ICP备15005103号